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僧普静五代 887 — 9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55 【介绍】: 五代时僧。
晋州洪洞人俗姓茹
少于本州出家,暗诵诸经,明持秘咒。
往礼凤翔法门寺真身,复于睢阳龙兴寺讲训。
历游陈蔡间,随缘化导。
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归晋州,住慈云寺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自请于广胜寺焚身供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姓茹氏
晋州洪洞人
少从乡里慧澄法师出家。
诵经持咒勤至。
既薙落受具。
往礼凤翔法门寺真身舍利。
听采睢阳
赴讲龙兴寺
其禀承传授
皆可尚。
随缘奖导于陈蔡曹亳宿泗间。
卒行化汴京
复归乡里。
慈云寺
郡守杨君。
迎请凤翔真身塔。
为民祈福。
于是投牒乞自效。
塔时奉安广圣寺
显德二年四月八日
于塔前。
焚身供养。
仍发愿曰。
当舍千身。
期登正觉。
今始千身之一也。
即坐薪龛。
自抛火炬。
哀恸之声四合。
烟𦦨炽然。
云物日色昏浊。
春秋六十有九。
释普静
姓茹氏
晋州洪洞人也。
少出家于本郡惠澄法师
暗诵诸经明持秘咒。
思升白品愿剪青螺。
既下方坛而循律检。
往礼凤翔法门寺真身。
乃于睢阳听涉。
龙兴寺讲训徒侣。
若鳣鲔之宗蛟龙焉。
又允琴台请转梵轮。
安而能迁复于陈蔡曹亳宿泗。
各随缘奖导。
回于今东京扬化。
善者从之。
晋天福癸卯岁
心之怀土还复故乡。
遂断食发愿。
愿舍千身速登正觉。
至周显德二年
遇请真身入寺。
遂陈状于州杨君愿焚躯供养。
杨君允其意。
乃往广胜寺
倾州民人。
或献之香果。
或引以幡华。
或泣泪相随。
或呗声前导。
至四月八日
真身塔前广发大愿曰。
愿焚千身。
今千中之一也。
徐入柴庵自分火炬。
时则烟飞惨色香霭愁云。
举众叹嗟群黎悲泣享寿六十有九。
弟子等收合馀烬供养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彦泽五代 ?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 【介绍】: 五代时人,其先突厥部人,后徙居太原
少有勇力,骁悍残忍。
以骑射事后唐,从战有功,领郡守
后晋高祖时曹州刺史华州节度使,移镇泾州,累官至检校太保
契丹战,频献捷于阙下。
后降契丹耶律德光用为先导,遂率兵入京师,纵军大掠,昼夜以酒乐自娱。
擅杀桑维翰,又杀閤门使高勋之亲属。
德光怒,命监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香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济阴人俗姓李
初研习庄老,后留神佛典,遂出家,精研律学
五台山参谒秀师,后辞去,入郢州佛山
劲节安禅,徒众常以千计。
州将韩闰召之出山,坚以疾辞。
临终,命以水涤盥,端坐而化,年七十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李氏
济阴人
父为兖府椽。
竞于名位。
厌之。
始嗜老庄恬漠之说。
及阅贝书。
则神契意合。
志虑融会。
遂趋沧洲安定寺
智光律师削染。
既受具足戒。
复究律学
俄辞去。
秀大师方盛化。
获预席末。
久之尽得秀公之指。
即入富水佛山
以自涵养。
州将韩𨳝笃慕其德。
屡致礼邀出山。
辄称疾不屈。
日拥黑白提唱。
声誉籍甚。
韩君缁軿结辙。
供施交积。
且构法堂。
以进玄侣。
韩君问曰。
佛法已后事如何。
答曰。
如同太虚。
委在有力。
往来参徒。
数常盈千。
尝升座谓众曰。
善哉是会。
遭遇者艰。
须决所疑。
无使虚度。
因求水盥涤。
趺坐而逝。
寿七十三。
释香育
姓李氏
济阴人也。
父为兖州
有道性常研习庄老。
根器奋发。
俄于释典留神。
决捐俗态。
沧州安定寺元律师所乞求削染。
满足戒后精力律学
垂欲卒业一旦辞师观游圣迹。
陟天台登南岳
或入岩阿或栖树下。
末至五台
后参预秀师盛化。
夙心相契击节希声。
秀问之。
答密若隐书。
一皆开释。
秀默异之。
在丛众间多历年所。
洞彻心源。
则辞秀去入富水佛山
劲节安禅卯前一食。
州将韩闰笃钦其道坚召出山。
称疾而已。
因是黑白之众渴仰归依。
韩使君辎车继运供施交骈。
树造法堂严饰奇丽。
时来问道。
韩侯问佛法已后事如何。
答云。
如同太虚委在有力。
韩侯钦尚。
徒众常有千计。
贤不肖駮杂而居。
往往闻有不测之僧预其听受焉。
一旦说法次告众曰。
善哉是会遭遇者艰。
须决所疑无遣虚度。
命水涤盥端坐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周五代 ? — 9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魏州人
少勇健。
事后唐累历郡守
后晋高祖天福初,以战功历贝州泾州节度使
问民疾苦,去苛弊,民庶悦焉。
后汉高祖立,移镇武宁
卒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48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
尝登进士第(《登科记考》卷二七)。
后唐庄宗明宗,以军功累历郡守
后晋天福中,历贝州泾州定州镇州节度使
杜重威契丹欲自尽,家人迫以出降,授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师
后汉刘知远立,移镇徐州,加同平章事
乾祐元年(948)二月卒于镇,赠中书令
生平见《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
周能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有《王周集》一卷,元辛文房谓:“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非复盛时之万一也。
王周……等数人,虽有集相传,皆气卑格下”。
(《唐才子传》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卷。
一说王周宋真宗、仁宗朝人,事迹散见《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宝庆四明》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〇、《嘉庆浙江通志》卷一二三,《全唐诗》系误收。
魏州人
后唐明宗
以战功拜刺史
晋天福中贝州泾州节度使
武胜保义义武成德四镇。
杜重威契丹
欲自引决。
家人迫以出降。
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师
汉祖入立。
镇武宁。
同平章事
乾祐元年卒。
中书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殷五代 ? — 9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48 【介绍】: 五代时蓟州人
历仕后唐、后晋,累为郡守
后晋出帝时,授定州节度使
将行,启出帝曰:“臣之此行,破敌必矣。
”及至郡,威略无闻,敌再至,首纳降款。
后随契丹常山
旋归后汉,为贝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辛七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陕人
其父守陕。
有德于其民。
遂家焉。
七师童孺时。
读佛经。
辄能识其语之华梵。
凡义理皆不待解释而喻。
亲丧毁瘠柴立。
州故有瓦窑七所。
相去稍远。
一日大恸。
发狂竟遁去。
家僮迹其后。
见独端坐窑中。
身出金色光明。
灿然不可正视。
家僮惊就问。
略无言。
惧而徙。
窥别窑。
则见七师如前状。
于是遍窥七窑。
皆无小异。
未几而传其事者响应。
人老幼敬之如神。
晚薙落而姓名伯仲犹不易。
故乡里亦因以呼之。
辛七师者。
不显出家之号。
时姓氏行次呼之既熟人耳。
更无别召体焉。
实陕人也。
始为儿时。
甚闻谨肃不尝狎弄。
少即老成。
其父为陕郡
七师之作为谓其母曰。
是子非常儿孺。
善宜护养之。
年甫十岁迥知佛法可以宗尚。
凡经卷冥然分其此华此梵。
都不缘师教。
及钟荼蓼陟屺之痛愈深。
虽亲属劝勉益加柴毁。
先是郡城南有瓦窑七所。
一日哀号之际发狂遁去。
其家僮辈蹑迹寻之。
见其入窑灶中端坐。
身有奇光灿若金色。
家僮惊就问无言。
惧而徒步。
次窥一窑复见七师同前相状。
如是历遍七窑。
一一见其端坐发光。
是以陕服之人重之若神。
遇之罗拜焉。
辛七师
陕人
辛其姓也。
始为儿时甚谨肃。
未尝以狎弄为事。
其父母俱异而怜之。
十岁好浮图氏法。
日阅佛书。
自能辨梵音不由师教。
其后父为陕郡
先是郡南有瓦窑七所。
及父卒辛七哀毁甚。
一日发狂遁去。
其家僮迹其所往至郡南。
见辛七在一瓦窑中端坐。
身有奇光璨然若炼金色。
家僮惊异。
次至窑。
又见一辛七在焉。
历是七窑俱有一辛七在中。
繇是陕人呼为辛七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道翊吴越
师名道翊
不知何许人。
石晋天福四年
卓庵天竺山西北
草衣木食。
高行绝尘。
一夕见前峰有光烛天。
迹其所起。
视之。
得异木焉。
人莫能名之者。
师乃取之。
命匠者孔仁谦刻为观音大士像。
夜梦白衣人曰。
雕像已就。
明日有僧自洛阳来。
随身有古佛舍利。
当求之。
已而僧果至。
如其梦求之。
得舍利三颗。
纳于大士顶门。
自是灵异大著
吴越时
忠懿王始一新道场而奉之。
宋天圣中
诜寂二僧。
又迁殿东南直乳窦峰。
治平二年
郡守蔡公襄表其事上之。
曾鲁公奏赐灵感观音院额。
赞曰。
大士心光  奇木斯寓  众胡不见  心不应故 师心佛心  同体显露  现白衣身  永福皇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人
少应举不第。
好道,自称白云子
能诗,多咏武陵风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虚白清河(今属河北)人,一作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少应举不第,遂为道士
自称白云子
常挑一铁葫芦,得钱便饮酒。
宋太祖开宝间南游荆渚。
后至武陵,居龙兴观郡守深加礼重。
死葬武陵城西。
据云半年后有人在扬州酒肆中见之,世以为神仙。
著《武陵色》诗300首,多已散逸。
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六引《郡阁雅谈》、《括异志》卷六引柳应辰《祠堂记》。
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收诗3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省僜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泉州仙游人
俗姓阮
初于本州出家,历参众禅师,未契机缘,终嗣保福从展
寻往游吴越,归住泉州招庆寺,世称福先招庆和尚
郡守所礼,赐号净修禅师
曾为《祖堂集》撰序,又撰《泉州新佛新著诸师颂》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省澄文僜
俗姓阮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初于本州出家。
历参众禅师,皆未契机缘,终嗣保福从展
寻往游吴越,归住泉州招庆寺,世称福先招庆和尚
郡守所礼,赐号净修禅师
卒年不详。
祖堂集》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
二书存其诗偈7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陶晟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虢州人
少读书业文,尤长于诗。
年五十余,始为虢州从官。
后召至陕州
后晋出帝开运末,随赵晖等拥戴刘知远即位。
后汉时,授虢州刺史,入为环卫
任蕃方副东军司马
宋太祖建隆二年,自延安军司马华州行军。
官终荆州副使知州事
喜为诗,自谓尤工五言。
有集,陶谷为序,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虢州(今河南灵宝)人。
少读书业文,尤长于诗。
年五十余,始为虢州从官,迁步使
后召至陕州
后晋出帝开运末,随赵晖等拥戴刘知远即位。
后汉时,授虢州刺史
入为环卫
任蕃方副车军司马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自延安军司马华州行军。
官终荆州副使知州事
喜作诗,自谓尤工五言。
有集,陶谷为序,已佚。
洛阳搢绅旧闻记》卷一载其事迹,并存诗2联。
《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虢州人
汉高祖即位,以劝进功授虢州刺史
罢郡,由环卫出为蕃方副车军司马,终于荆州副使知州事
有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伽初唐 628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710 【介绍】: 唐时西域僧。
葱岭何国人俗姓何
于本土出家,为僧后志在游方。
高宗时洛阳行化,历吴楚间,寻于泗州蓝居之,中宗亲为题额曰普光王寺,迁止荐福寺
卒谥證圣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不知何从来。
龙朔初
隶名山阳龙兴寺
临淮
信义坊贺跋氏所舍地。
遂见蓝名普照王。
初钁土致碑文曰。
香积寺
又致金像。
刻其衣叶文曰。
普照王佛。
贺跋氏深已叹异。
然殊未有舍宅意。
一夕卧其家。
或窥见其首足各长于床三尺许。
未几。
复见作观音形相。
别具眼耳口鼻者。
凡十一面。
于是举族归命。
寺以成就。
先以古额号香积。
景龙二年
诏赴内道场。
上御法筵。
详问休咎。
占对允当。
因褒锡其额曰普光王
以避天后讳。
故改照字。
四年庚戌示疾。
诏迁荐福寺安置。
三月二日卒。
颜貌如生。
上惨悴。
赐帛三百匹。
淮水上。
上间问万回师曰。
僧伽何人也。
对以观音化身。
宋太平兴国间
诏复寺额为普照。
其生前灭后。
灵应之迹。
备载实录。
兹不殚纪。
贺跋名玄济。
谓亦于道有悟入。
弟子慧俨慧岸木叉。
僧伽者。
葱岭何国人也。
自言俗姓何氏
亦犹僧会康居国人便命为康僧会也。
然合有胡梵姓名。
名既梵音。
姓涉华语
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
是碎叶附庸耳。
在本土少而出家。
为僧之后誓志游方。
始至西凉府
次历江淮
龙朔初年也。
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
自此始露神异。
初将弟子慧俨同至临淮
信义坊居人乞地下标。
志之言。
决于此处建立蓝。
遂穴土获古碑。
齐国香积寺也。
得金像衣叶刻普照王佛字。
居人叹异云。
天眼先见。
吾曹安得不舍乎。
其碑像由贞元长庆中两遭灾火。
因亡踪矣。
尝卧贺跋氏家。
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
莫不惊怪。
次现十一面观音形。
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
遂舍宅焉。
香积寺基。
即今寺是也。
由此奇异之踪旋萌不止。
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遣使诏赴内道场。
帝御法筵言谈造膝。
占对休咎契若合符。
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
四年庚戌示疾。
敕自内中往荐福寺安置。
三月二日俨然坐亡。
神彩犹生止瞑目耳。
俗龄八十三。
法腊罔知。
在本国三十年。
化唐土五十三载。
帝惨悼黯然。
于时秽气充塞。
而形体宛如。
多现灵迹。
敕有司给绢三百疋俾归葬淮上。
令群官祖送。
士庶填𨶮。
五月五日抵于今所。
帝以仰慕不忘。
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
何人也。
对曰。
观音菩萨化身也。
经可不云乎。
应以比丘身得度者。
故现之沙门相也。
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
彼泽国也。
民家渔梁矰弋交午。
苦敦喻。
其诸杀业陷堕于人。
宜疾别图生计。
时有裂网折竿者多矣。
闲而宴息。
见神告曰。
天方亢阳百姓苗死。
身胡藏其懒龙耶。
曰。
为之奈何。
神曰。
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
其如人何。
依之。
其夜霆击异常。
质明视指微有红线脉焉。
曰。
吾与此壤无缘。
乃行抵晋陵
见国祥寺荒废。
乃留衣于殿梁而去。
后人闻异香芬馥。
尝记之曰。
伊寺有人王重兴去。
三十年后果有僧。
俗姓全为檀那矣。
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
悬知嫌鄙者。
乃昌言曰。
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
勿生横议。
于淮岸招呼一船曰。
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
汝所载者剽略得耳。
盗依言尽舍。
佛殿由是立成。
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
乘云下慰喻言无苦。
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
昔在长安
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
以澡罐水噀之而愈。
声振天邑。
后有疾者告之。
或以柳枝拂者。
或令洗石师子而瘳。
或掷水瓶。
或令谢过。
验非虚设功不唐捐。
却彼身灾则求马也。
警其风厄则索扇欤。
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
或寻罗汉之井。
或悟裴氏之溺。
或预知大雪
或救旱飞雨。
神变无方测非恒度。
中宗敕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俨木叉各赐衣令嗣香火。
洎乎已灭多历年所。
尝现形往南市漆器。
及商人李善信船至寺觅买斋器。
僧忽见塔中。
形像凝然而指曰。
正唯此僧来求买矣。
远近嗟叹。
又尝于洪井化易材木。
结筏而至焉。
大历中州将勒寺知十驿。
俾出财供乘传者。
至十五年七月甲夜。
现形于内殿乞免邮亭之役。
代宗敕中官奉诚宣放。
仍赍舍绢三百疋杂䌽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袭。
令写貌入内供养。
乾元中州李(亡名)有推步者。
云为土宿加临灾当恶弱。
忽现形抚李背曰。
吾来福至汗出灾销。
后无他咎。
尝于燕师求毡罽。
稍是泗州寺僧燕使赍所求物到认塔中形信矣。
遂图貌而归。
燕蓟展转传写无不遍焉。
长庆元年夜半于州苏公寝室前。
歌曰。
淮南淮北自此福焉。
自东自西无不熟矣。
其年独临淮境内有年耳。
二年寺塔皆焚。
遗形俨若无损。
咸通中庞勋者。
徐州戍卒。
擅离桂管。
沿路劫掠。
而攻泗州围逼其城。
于塔顶现形。
外寇皆睡。
城中偶出击之。
惊窜而陷宿州以事奏闻。
仍锡号證圣大师文德元年外寇侵轶。
州将婴城拒敌。
现形于城西北隅
寇见知坚垒难下。
骇而宵遁。
大顺中彭门帅时溥。
令张谏攻于北城。
除剿戮外有五百馀人。
拘鞠场中。
谏凭桉恍惚间见僧衣紫。
诲之曰。
此辈平人何可杀耶。
不如舍之。
言毕不见。
谏遂纵之而逸。
乾宁元年太守台蒙梦云。
寒东南少备。
蒙不喻旨。
以绵衾法服施之。
十二月晦夜半。
有兵士踰垒而入蒙初不知。
复梦一僧以锡杖置于心上。
冷彻心骨惊起。
动鼓角。
贼惊奔获首领姓韩
至是方晓矣。
由此多于塔顶现小僧状。
倾州瞻望。
然有吉凶表兆于时乞风者分风。
求子者得子。
今闻有躬礼者。
往往有全不见形相者。
或见笑容者吉。
不然则凶。
其不可爰度者如此。
洎乎周世宗有事于江南
先攻取泗上寄梦于州民言。
不宜轻敌。
如是达于州皆未之信。
自尔家家梦同告之。
遂降全一郡生民。
之庇矣。
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
榜曰大圣僧伽和尚
有所乞愿多遂人心。
李北海邕胡著作浩各为碑颂德。
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
其年三月有尼游五台山
因见于塔顶作婴孩相。
遂登刹柱舍身命供养。
太平兴国七年高品白承睿。
重盖其塔。
务从高敞。
加其累层。
八年遣使别送舍利宝货。
同葬于下基焉。
其日有僧怀德
预搆柴楼自持蜡炬焚身供养。
灾燎之中经声不绝。
又将欲建浮图。
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
至近浮桥且止。
收为塔心柱焉。
续敕殿头高品李庭训主之。
先是此寺因竁中金像刻其佛曰普照王。
乃以为寺额。
后避天后
以光字代之。
近宣索僧伽实录。
上览已敕还其题额曰普照王寺矣。
弟子木叉者。
西域言为
华言解脱也。
自幼从为剃䰂弟子。
然则多灵异。
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厥父中丞忽夜梦一紫衣僧云。
吾有弟子木叉。
葬寺之西。
为日久矣。
君能出之。
仍示其葬所。
初梦都不介意。
再梦如初。
中丞得梦中所示之处欲施断之。
见有二姓占居。
于是饶钱市焉。
开穴可三尺许乃获坐函。
遂启之。
于骨上有舍利放光。
命焚之收舍利八百馀颗。
表进上僖宗皇帝
敕以其焚之灰塑像。
赐谥曰真相大师
于今侍立于左。
若配飨焉。
弟子慧俨。
未详氏姓生所。
恒随师僧伽执侍瓶锡。
楚州发至淮阴
同劝东海裴司马妻吝白金沙罗。
而堕水抵盱眙开罗汉井。
宿贺跋玄济家。
俨侍十一面观音菩萨旁。
自尔诏僧伽上京中宗别敕度俨并慧岸木叉三人。
各别赐衣钵焉。
僧伽大师
西域人也。
俗姓何氏
唐龙朔初来游此土。
隶名于楚州龙兴寺
自此始露神异。
初将弟子慧俨至于临淮县
信义坊乞地施标。
将建蓝。
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
上有普照王佛字。
居人叹异云。
天眼先见。
吾曹安得不施乎。
于是争求布施。
尝卧贺跋氏家。
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
人莫不惊怪。
次现十一面观音形。
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
遂舍宅而建寺焉。
由此奇异之踪变现不一。
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
彼泽国也。
民家渔梁矰弋交午。
苦敦喻。
其诸杀业陷堕于人。
宜疾别图生计。
因而裂网折竿者多矣。
闲而宴息。
见神告曰。
天方亢阳百姓苗死。
身胡藏其懒龙耶。
曰。
为之奈何。
神曰。
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
其如何。
依之。
其夜霆击异常。
质明视之微有红线脉焉。
曰。
吾与此壤无缘。
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
乃留衣于殿梁而去。
后人闻异香芬馥。
尝记之曰。
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
俗姓全为檀那矣。
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
悬知嫌鄙者。
乃昌言曰。
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
勿生横议。
于淮岸招呼一船曰。
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
汝所载者剽略得耳。
盗依言尽舍。
佛殿由是立成。
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
乘云下慰喻言无苦。
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
昔在长安马都尉武攸暨有疾。
以澡罐水噀之而愈。
声震天邑。
后有疾者告之。
或以柳枝拂者。
或令洗石狮子而瘳。
或掷水瓶。
或令谢过。
验非虚设福不唐捐。
却彼身灾则求马。
警其风厄则索扇。
或认盗夫之钱。
或咋黑绳之颈。
或寻罗汉之井。
或悟裴氏之溺。
或预知大雪
或救旱飞雨。
神变无方莫测恒度。
景龙二年
中宗遣使迎师入内道场。
尊为国师
寻出居荐福寺
尝独处一室。
而顶上有一穴恒以絮塞之。
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
烟气满房非常芬馥。
及晓香还顶中。
又以絮塞之。
师尝濯足人取其水饮之。
痼疾皆愈。
一日中宗于内殿。
语师曰。
京邑无雨已是数月。
愿师慈悲解朕忧迫。
师将瓶水汎洒。
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
中宗大喜。
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
师请以普照王寺为名。
盖欲依金像上字也。
中宗以照字是天后庙讳。
乃改为普光王寺。
仍御笔亲书其额以赐焉。
至四年三月二日
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
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
俄而大风歘起臭气遍满。
中宗问曰。
是何祥也。
近臣奏曰。
僧伽大师化缘在临淮
恐是欲归彼处。
故现此变也。
中宗默然心许。
其臭顿息。
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
即今塔是也。
中宗万回师曰。
僧伽大师何人耶曰。
是观音化身也。
法华经普门品云。
应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者。
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此即是也。
先师至长安
万回礼谒甚恭。
师拍其首曰。
小子何故久留。
可以行矣。
及师迁化后不数月亦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廷翰五代至宋初 918 — 9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964 【介绍】: 冀州信都人
少慷慨有智略,善骑射
后晋高祖天福中冀州刺史张建武召补牙校
契丹入中原,州人杀刺史何行通而推为知州事
后汉初,就拜刺史,为政宽厚简易。
在郡八年契丹数扰边,皆击走之。
后周显德中,历、海、沂三州团练使,屡率兵败淮人,移莱州
宋初,历亳二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义通五代至宋初 927 — 9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988 【介绍】: 僧。
高丽国人字惟远
俗姓尹
后晋时来中国,初学《华严经》,后至天台,谒螺溪羲寂,受一心三观之教。
学成,将欲回国,四明郡守钱惟治等固留之,遂不归。
宋初,主宝云寺,敷扬教观,几二十年,受业者不可胜纪。
后世尊为天台宗十六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惠安武周 ? — 707年3月8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卫氏
荆州枝江人
生于隋之开皇初
貌端雅。
性极和裕小年即出家。
学复通贯。
十七年
诏括勘天下僧尼之私度者。
云幼以患难。
逃入山谷。
初不知其孰为教育。
孰为薙染也。
大业中开通济渠。
役男女百馀万。
日分卫。
以食饿者。
众赖之。
上闻而诏见之。
遁入大和山中。
上幸江都
海内扰攘。
乃仗锡登衡岳
行头陀法。
贞观间
蕲州忍大师
得心诀。
麟德元年
终南山
爱石壁之胜。
而禅栖其下。
时早霜害稼独所居。
环四十里皆熟。
高宗异之。
诏入见。
不赴。
坦然怀让
二人来参。
问曰。
如何是祖师意。
曰。
何不问自己意。
曰如何是自己意。
曰。
当观密作用。
曰如何是密作用。
以目开合示之。
永淳三年
化缘滑台。
但结草亭冲要地。
不置四壁。
昼夜燕坐绳床。
无倦态。
诏为造招提寺
其处。
俄还乡里。
神秀禅师
迁逝玉泉寺
旷主席。
众请住持。
固辞归隐嵩山少林寺
圣历二年四月
嵩山神菩萨戒。
则天尤加敬。
每迎至。
供养宫中。
有所教戒。
则稽颡听受。
尝问师甲子。
曰。
不记。
曰何为不记。
曰。
此身生死若循环。
环无起尽。
焉用记为。
况此心流注。
起灭无间。
自初识至动相不生。
何年月而可记乎。
神龙二年九月
诏安。
静禅师内供施。
且度弟子十四人。
俾充执侍。
三年。
施磨衲僧伽梨。
神龙三年三月三日
谓其徒曰。
吾死必弃尸林中。
焚以野烧。
慎勿劳人也。
顷之万回和尚造室。
执手耳语而去。
八日阖户。
吉祥卧而寂。
春秋约一百三十岁。
焚毕。
获舍利八十颗。
内五颗红紫色。
以进上。
馀造塔以葬。
释惠安
未详何许人也。
神龙中游于京兆
抑多先见。
唐休璟既立边功。
贵盛无比。
往造焉。
相公甚美。
必有甚恶将有大祸。
且不远数月然可攘去。
休璟素知能厌胜。
诺而拜之。
曰。
更无他术但奉一计耳。
岂非注拟官品出乎陶治中。
请选一有才干者用为曹州
因得张君本京官。
即日升之。
宫赞相次作守定陶
委之求二犬可高数尺而神俊者。
张君到任锐意精求。
得二犬如其所求。
以献之休璟大悦召视之。
曰极善。
后旬馀却来曰。
事在今夕愿相君严为警备。
遂留宿。
是夜休璟坐于堂之前轩。
命左右十数辈。
执弧操矢立于榻之隅。
休璟共处一榻。
至夜分笑之曰。
相君之祸兔矣。
可以就寝。
休璟喜而谢之。
遂撤左右俱寝。
迨晓休璟可起矣。
问安曰。
二犬何所用乎。
遂寻其迹至园中。
见一人仆地而卒。
视其颈有血焉。
盖为物所啮者。
又见二犬在大木下。
仰视之一人袒而匿身。
休璟惊且诘之其人泣而指死者曰。
某与彼俱贼也。
昨夕偕来欲害相国
盖遇此二犬。
环而且吠。
彼为所噬既殒。
某藏匿为地。
天网所罗为犬蹲守。
今甘万死。
且命缚之。
曰此罪固当死。
然非某心也。
乃受制于人耳。
乃释之。
贼拜泣而去。
休璟拜谢曰。
非吾师不然死于二夫之手矣。
曰。
相国之福。
岂所能为哉。
休璟表弟卢轸在荆门
有术士告之曰。
君将有灾。
当求善禳厌者。
或能免矣。
轸知奇术清行为时所重。
致书于休璟
即与一书曰。
事在其中耳。
及书达江陵而轸已卒。
其家开其书。
徒一幅空纸焉。
殊无一字休璟益重之。
后数年遁去罔知所之。
释惠安
未详何许人也。
发言多中好为厌胜之术。
唐休璟既立边功贵盛无比。
一日僧来谓休璟曰。
相国将有大祸。
且不远数月然可以禳去。
休璟惧甚。
即拜之。
僧曰。
某无他术但奉一计耳。
愿听之。
休璟曰。
幸吾师教焉。
僧曰。
且天下郡守非相国命之乎。
曰然僧曰。
相国当于卑冗官中访一孤寒家贫有才𠏉者。
拔为曹州刺史
其深感相国恩。
而可以指踪也。
既得愿以报某。
休璟且喜且谢。
遂访于亲友得张君者。
家甚贫为京卑官。
即日拜赞善大夫
又旬日用为曹州刺史
既而召僧。
谓曰。
已从师之计得张某矣。
然则可以教之乎。
僧曰。
张君赴郡之时。
当令求二犬高数尺而神俊者。
休璟唯之。
已而张君唐公特达之恩。
且莫喻其旨。
及将赴郡告辞于休璟璟曰。
闻贵郡多善犬。
愿得其神俊非常者二焉。
张君曰。
谨奉教。
既至郡数日。
乃悉召郡吏
且告之曰。
吾受丞相唐公深恩。
拔于不次得守大郡。
唐公求二良犬。
可致之乎。
有一吏前曰。
独某家育一犬质状异常愿献之。
张君大喜。
即取焉。
既至其犬高数尺而肥其臆广尺馀。
神俊异常而又驯扰。
张君曰。
相国者二也如何。
吏白曰。
郡内所有唯此耳。
他皆常也。
然郡南十里某村某家民有一焉。
民极惜之。
非君侯亲往不可取之。
张君即命驾赍厚直而访之。
果得焉。
其状与吏所献者不异。
而神彩过之。
张君甚喜。
即召亲吏以二犬献。
休璟大悦且奇其状。
以为所未尝见。
遂召僧视之。
僧曰。
善育之。
相君之祸者二犬耳。
后旬日其僧又至。
休璟曰。
事在今夕愿相君严为之备。
休璟即留僧宿其第。
是夜休璟坐于堂之前轩。
命左右十馀人。
执弧矢立于榻之隅。
其僧与休璟共处一榻。
至夜分僧笑曰。
相君之祸免矣。
可以就寝。
休璟大喜且谢之。
遂彻左右与僧寐焉。
迨晓僧呼休璟曰。
可起矣。
休璟即起谓僧曰。
祸诚免矣。
然二大安所用乎。
僧曰。
俱往观焉。
乃与休璟偕寻其迹。
至后园中见一人仆地而卒矣。
视其颈有血。
盖为物所噬者。
又见二犬在大木下。
仰视之见一人袒而匿其上。
休璟惊且诘曰。
汝为谁。
其人泣而指死者曰。
某与彼俱贼也。
昨夕偕来且将致害相国
盖遇此二犬环而且吠。
彼遂为所噬而死。
某惧因匿身于此。
二犬见之乃蹲于树下。
某伺其他去将逃焉。
迨晓终不去。
今即甘死于是矣。
休璟即召左右令缚之曰。
此罪固当死。
然非某心也。
盖受制于人耳。
愿释之。
休璟命解缚。
其贼拜泣而去。
休璟谢其僧曰。
赖吾师。
不然死于二人之手。
僧曰。
此盖相国之福也。
岂所能为哉。
休璟有表弟卢轸在荆门
有术士告之。
君将有灾戾。
一善禳者为庶可矣。
轸素知其僧。
因致书于休璟请求之。
僧即一书付休璟曰。
事在其中耳。
及书达荆州而轸已卒。
其家开视其书徒一幅纸无文字焉。
休璟益奇之。
后数年遁去不知所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尹宪北汉至宋初 932 — 9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994 【介绍】: 并州晋阳人
太宗时供奉官府州屯兵,会攻岚州,擒北汉知州事马延忠,拔沿河诸寨。
辽朔州界,破宁武军。
以功迁供备库使,改护夏州兵。
雍熙初夏州,攻破李继迁之众,屡建战功。
官终知定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羽南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庐州(今安徽合肥)人。
南唐时,尝献诗江淮郡以讽谕,颇得称赏。
后由郡守举荐,遂登进士第,时年已五十。
事迹散见《南唐近事》(见《诗话总龟》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处寂武周 658 — 7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8—734 【介绍】: 唐僧。
蜀人俗姓周
早于资州出家,住山北兰若,师事宝修禅师,服勤寡欲。
武则天时,诏入内,赐摩纳僧伽黎。
寻辞乞归山,历四十年,足不出山寺,不涉官府,为资人所崇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资州周氏子。
出家既受具。
师事宝修禅师
获心法。
隐居山北兰若。
行杜多行。
海内知其名。
天后时。
诏见。
赐摩纳僧伽梨。
恳辞放还山。
每跏趺胡床。
昼夜常坐。
不昏寐。
虎伏其下如卫护。
积四十六年。
迹未尝出山。
而神异寝著。
新罗无相师自其国来。
谒。
先命洒扫曰。
远客至矣。
开元初
郡守王晔甫视事戒诸僧。
必赴府致贺礼。
不则胥吏廉其罪。
于是不往。
其徒以为言。
曰。
缘业有在吾未死。
虽晔其如吾何。
后晔果以见慢发怒悉引诸僧。
坐厅事。
状。
忽仆地。
左右急扶掖入屏著而绝。
盖晔故黄冠也。
尝立小功景云中。
遂器使有民社。
然于吾教终莫加恤也。
卒于二十二年之正月
寿八十七。
释处寂
俗姓周氏
蜀人也。
师事宝修禅师
服勤寡欲与物无竞。
雅通玄奥。
居山北行杜多行。
天后闻焉。
诏入内赐摩纳僧伽梨。
辞乞归山。
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
坐一胡床宴默不寐。
常有虎蹲伏座下。
如家畜类。
资民所重。
学其道者臻萃。
由是颇形奇异。
无相大师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
预诫众曰。
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
宜洒扫以待之。
明日果有海东宾至也。
开元初新除太守王晔。
本黄冠也。
景云中曾立少功刺于是郡。
终于释子苞藏祸心。
上任处分令境内应是。
沙门追集。
久不下山。
或劝往参免为厉阶。
谓弟子曰。
汝虽出家犹未识业。
吾之未死王晔其如吾何。
迨乎王公上官三日。
缁徒毕至。
或曰。
处寂蔑视藩侯弗来致贺。
晔微怒也。
屈诸僧升听坐已。
将启怒端问违拒之由。
愠色悖兴。
僧皆股慄。
晔俄然仆地。
左右扶掖归宅。
至厅事后屏树如被掴颊之声。
禺中气绝。
自此人谓为妄欲加诸道人一至于此。
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示灭。
享年八十七。
资中至今崇仰焉。
释处寂
俗姓周氏
蜀人也。
师事宝修禅师
服勤寡欲与物无竞。
雅通玄奥。
天后闻之诏入内赐摩衲僧伽梨。
辞乞归山。
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
坐一胡床宴默不寐。
常有虎蹲伏座下。
如家畜类。
资民所重。
学其道者臻萃。
由是颇形奇异。
无相大师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
预戒众曰。
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
宜洒扫以待之。
明日果有海东宾至也。
开元初新除太守王晔上任。
处分令境内应是。
沙门追集。
久不下山。
或劝往参免为厉阶。
谓弟子曰。
汝虽出家犹未识业。
吾之未死王晔其如吾何。
迨晔上官三日。
缁徒毕至。
或曰。
处寂蔑视藩侯弗来致贺。
晔微怒也。
屈诸僧升厅坐已。
将启怒端问违𢬤之由。
愠色勃兴僧皆股慄。
晔俄然仆地左右扶腋。
归宅至厅事。
后屏树如被掴颊之声。
寻尔气绝。
年八十七岁。
示灭资中
至今崇仰焉元圭
释元圭
姓李氏
伊阙人也。
少林寺禅师
大通心要深入玄微。
遂卜庐于狱中庞坞。
谓其徒仁素曰。
吾始入寺东岭。
吾灭汝必塔吾骸于此。
安禅于岩阿。
时有峨冠裤褶。
部曲繁多。
称谒大师
睹其貌伟精爽不伦。
谓之曰。
善来仁者。
胡为而至。
曰师宁识我耶。
曰。
吾观佛与众生等。
吾一目之。
岂分别识也。
对曰。
我此岳神也。
吾能利害生死于人。
师安得一目我哉。
曰。
汝能生死于人。
吾本不生。
汝焉能死。
吾视身与空等。
视吾与汝等。
汝能坏空与汝乎。
苟能坏空及汝。
吾则不生不灭也。
汝尚不能如是。
又焉能生死吾耶。
岳神稽首再拜曰。
我亦聪明正直于馀神。
岂能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
愿授之正戒。
令我度世助其威福。
曰。
神既乞戒即既戒矣。
所以者何。
戒外无戒。
又何戒哉。
神曰。
此理也。
我闻茫昧。
止求师戒。
我身为门弟子。
辞不获。
即为张座焚香秉炉正机曰。
付汝五戒汝能奉持。
即向曰能不能即曰否。
神曰。
洗耳倾听虚心纳教。
曰。
汝能不淫乎。
神曰。
亦娶也。
曰非谓此也。
谓无罗欲也。
神曰能。
曰汝能不盗乎。
神曰。
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
曰非谓此也。
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
神曰能。
曰汝能不杀乎。
神曰。
政柄在躬焉曰不杀。
曰非谓此也。
谓有滥误混疑也。
神曰能。
曰能不妄乎。
曰吾本正直焉能有妄。
曰非此谓也。
谓先后不合天心也。
神曰能。
曰能不遭酒败乎。
神曰。
力能。
曰。
如上即佛戒也。
又言。
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
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
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
后天地死不为老。
终日变化而不为动。
寂默而不为体。
悟此则虽娶非妻也。
虽享非取也。
虽柄非权也。
虽作非故也。
虽醉非惛也。
若能无心于万物。
则罗欲不为淫。
福淫祸善不为盗。
滥误混疑不为杀。
先后违天不为妄。
惛荒颠倒不为醉。
是谓无心也。
无心则无戒。
无戒则无心。
无佛无众生。
无汝及无我。
无我无汝。
孰能戒哉。
神曰。
我神通亚佛。
曰。
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
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悚然避席启跪颇恭曰。
可得闻乎。
曰汝能㑦(音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又曰。
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曰不能。
曰。
是为五不能也。
又曰。
佛能空一切成万法智
而不能即灭定业。
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
而不能化导无缘。
佛能度无量有情。
而不能尽众生界。
是为三不能也。
定业亦不牢久。
无缘亦谓一期。
众生界本无增减。
亘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
是谓无法。
无法无主是谓无心。
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
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耳。
作用冥现有情前也。
若有心有作。
作用必不普周焉。
岳神曰。
我诚浅昧未闻空义。
愿师授我戒。
我当奉行。
更何业因可拘尘界。
我愿报慈德。
曰。
吾观身无物。
观无常法窟块然。
更有何欲。
神曰。
师必命我为世间事。
展我少小神功。
使已发心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曰。
无为是无为是。
神曰。
佛亦使神护法。
师宁隳叛佛耶。
随意垂诲。
不得已而言曰。
东岩寺之障也。
莽然无树。
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
汝能后此树于东岭乎。
神曰。
已闻命矣。
又曰。
我必昏夜风雨摆摇震运。
愿师无骇。
即作礼辞去。
门送而观之。
见仪卫如王者之行仗。
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
隆栋壮宇岌礘将圮。
定僧胆动宿鸟声狂。
互相敲磕(苦盖切)物不安所。
乃谓众僧曰。
无怖无怖。
神与我契矣。
诘旦和霁。
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焉。
谓其徒曰。
吾殁后无令外知。
若为口实人将妖我也。
开元四年卒。
寿七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邕盛唐 ? — 7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 【介绍】: 宗室。
李凤孙。
中宗神龙初为嗣虢王
因娶韦后妹为妻,特承宠异,累迁秘书监改封汴王
韦氏败,刃其妻,议者鄙之,削爵,贬沁州刺史,不知州事
睿宗景云二年,复爵,迁卫尉卿
字泰和
秘书郎善子。
长安初拜左拾遗
唐隆元年殿中侍御史
员外郎郎中
屡贬。
几中法死。
以军功累转括淄滑三州刺史
天宝初汲郡北海太守
旋为吉温罗织。
敕使就郡决杀之。
时年七十馀。
后因恩例得赠秘书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光仪武周 ? — 7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 【介绍】: 唐僧。
琅邪王李冲子。
武则天时以起兵复唐室而族诛,光仪方在襁褓,乳母负而匿之,后遇老僧剃度为僧。
中宗复位,敕求琅邪王后代,光仪始自陈,诏令袭父爵,恳让,誓愿为僧,居法兴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宗室琅琊王子也。
武后时
越王起兵。
得罪族诛。
方襁褓。
乳母窃负逃民间。
且八岁。
诏求之急。
乳母惧与决舍去。
独行。
终以冻馁。
老僧落发于青龙寺
稍长经律通贯。
习禅燕。
自以为出家之乐。
诚非世俗荣名利达。
所可比也。
中宗诏访琅琊王后。
向寺主吐实。
寺主大骇。
即言之扶风郡郡太守悦其状貌。
逼妻以女。
不可。
遽以闻。
召见。
诏使返服袭父爵。
恳辞。
愿守志自放丘壑。
诏许之。
仍听缮治兰若。
领徒众以居。
平生素爱终南山水之胜。
自法兴诸寺之葺。
而庵庐精舍。
往往皆是。
侍卫瞻候者。
常数千百人。
虽权要卿相。
所不逮。
亦其势然也。
开元二十三年。
六月二十三日。
集弟子垂训讫。
北首枕肱。
右胁卧而卒。
弟子禀遗命。
葬之少陵原南。
复辟天宝寺于其地。
以弟子世传守焉。
释光仪
姓李氏
宗室也。
琅琊王越王起兵。
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
天后族诛之而无噍类。
方在襁褓中。
乳母负之而逃。
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
购之逾急。
乳母将至扶风界中。
鬻女工以自给。
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
乳母疑遭貌取而败。
且极忧疑。
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
桑林之下告之令去。
敕搜不慢。
吾虑俱死无益于事。
汝聪颖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
言讫对泣。
恸不自胜。
乳母从此而逝矣。
茫然行至逆旅与群儿戏。
郡守夫人往夫所住处方息。
俱此见群聚且貌俊爽。
因而怜之。
召谓之曰。
郎君家何在。
而独行至此。
绐之曰。
庄邻于此。
有时闲戏耳。
夫人食之又给之钱。
乃解衣而内其钱。
日暮寻径而去拟投村墅。
遇一老僧
呼曰。
尔小子。
汝今一身家已破灭。
将奚所适。
惊愕伫立。
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且无忧畏。
小子欲之乎。
曰。
素所愿也。
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
令礼十方佛。
归依常住佛法僧已。
因削其䰂。
又出袈裟以披服之。
小大称其体。
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
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然。
善持僧行。
遂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
汝直诣彼谒寺主云。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
毕老僧欻然亡矣。
方知圣僧也。
如言趋彼寺。
主骇其言。
因留之。
经十年许。
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
而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
敕求琅琊王后。
方向寺僧言之。
时众大骇。
因出诣扶风李使君
即仪之诸父也。
见之悲喜。
乃舍之于家。
方以状闻。
固请不可。
使君有女年齿相侔。
一见而心悦愿致情曲。
恐慑而避焉。
他日会使君夫人出。
其女靓妆丽服。
从者越多来而逼之。
固拒百端终不屑就。
绐之曰。
身不洁。
请沐浴待命。
女许诺方令具汤沐。
女出因闭关。
女还排户。
既不得入。
自牖窥之。
方持削发刀。
顾而言曰。
有于此根故为欲逼。
今若除此何逼之为。
女惧止之。
不可。
遂断其势投之于地。
亦闷绝。
户既不开。
俄而使君夫人俱到。
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
医工舁归蚕室。
以火烧地苦酒沃之。
坐之于上以膏傅之。
月馀疮愈。
使君琅琊王子。
有敕命驿置
引见慰问优赍丰洽。
诏袭父爵。
恳让。
誓愿为僧确乎不拔。
中宗敕令领徒。
任置兰若自恣化方。
性好终南山
因居法兴寺
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
率由道声驰远谈说动人。
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
迎候瞻待甚于权要卿相焉。
恒居寂定。
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
必无差忒。
人益归之。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先嘱累弟子。
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
祖师意无别事。
静则真法现前。
此外提唱皆不获已。
言极激切。
因北首而卧。
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此大涅槃之表兆也。
遗言令葬于少陵原南。
乃凿原成室而封之。
柩之发也异香芬馥。
状貌如生。
祖车出城白鹤数百鸣唳空中。
䌽云依约覆车数十里。
道俗号咷多持孝服。
所葬之地遂建天宝寺。
弟子皆留而守之。
姓李
宗室。
琅琊王
越王起兵。
欲复本朝。
中兴帝道。
不克。
天后族诛之。
方在襁褓中。
乳母负之而逃。
后数年。
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
购之逾急。
乳母将至扶风界中。
鬻女工以自给。
年八岁。
状貌不群。
神悟超拔。
乳母疑遭貌取而败。
且极忧疑。
乃造布襦。
置钱于腰腹间。
桑林下
告之令去。
敕搜不慢。
吾虑俱死。
无益于事。
汝聪颖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贵。
无忘老姥。
言迄对泣。
恸不自胜。
乳母从此而逝矣。
茫然。
行至逆旅。
日暮寻径。
拟投村墅。
遇一老僧呼曰。
尔小子。
汝今一身。
家已破灭。
将奚所适。
敬愕伫立。
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
且无忧畏。
小子欲之乎。
曰。
素所愿也。
老僧因携其手。
至大树阴。
令礼十方佛。
归依常住佛法僧已。
因削其䰂。
又出袈裟。
以披服之。
小大称其体。
其执持收掩。
犹如几夏比丘
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然。
善持僧行。
遂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
汝直诣彼。
寺主云。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
言毕。
老僧欻然亡矣。
方知圣僧也。
如言趋彼。
寺主骇其言。
因留之。
经十年。
已洞明经律。
善其禅观。
中宗即位
唐室复兴。
敕求琅琊王后。
方向寺僧言之。
时众大骇。
因出诣扶风李使君
即仪之诸父也。
见之悲喜。
乃舍之于家。
方以状闻。
固请不可。
使君有女。
年齿相侔。
一见而心悦。
愿致情曲。
恐慑而避焉。
他日会使君夫人
出其女靓妆丽服。
从者越多。
来而逼之。
固拒百端。
终不屑就。
绐之曰。
身不洁。
请沐浴待命。
女许诺。
方令具汤沐。
女出。
因闭关。
女还排户。
既不得入。
自牖窥之。
方持削发刀。
顾而言曰。
有于此根。
故为欲逼。
今若除此。
何逼之为。
女惧止之不可。
遂断其势。
投之于地。
亦闷绝。
户既不开。
俄而使君夫人俱到。
女实情具告。
遂破户视之。
渐苏。
医工舁归蚕室。
以火烧地。
苦酒沃之。
坐之于上。
以膏传之。
月馀疮愈。
使君琅琊王子。
有敕命驿置
引见慰问。
优赉丰洽。
诏袭父爵。
恳让。
誓愿为僧。
确乎不拔。
中宗敕令领徒。
任置兰若。
自恣化方。
性好终南山
因居法兴寺
于诸谷口。
造庵寮兰若。
凡数十处。
道声驰远。
谈说动人。
或山行十里间。
缁素侍者
常数千百人。
迎候瞻待。
恒居寂定。
或言将来事。
以决吉凶。
必无差忒。
人益归之。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嘱累弟子。
当谨护身口。
勿事諠哗。
祖师意无别事。
静则真法现前。
此外提唱。
皆不获已。
言极激切。
因北首而卧。
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玄素武周 668 — 7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8—752 【介绍】: 唐僧。
润州延陵人字道清
俗姓马人称马祖或称马素
武周如意年间出家江宁长寿寺,晚年居润州幽栖寺
伏形苦节,无喜无怒,时人目为婴儿行菩萨。
扬州京口道俗争迎致之。
文宗大和时追谥大律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清
润之延陵马氏子也。
如意中
以制恩得度。
隶名江宁长寿寺既进具。
操行愈益奋厉。
晚年入事威禅师于青山之幽禅寺。
遂蒙印莂。
自是劬躬苦志。
交养恬和。
外不为寒暑饥渴所变。
内不为冤亲荣辱所移。
识者以为行婴儿行。
世因号之婴儿行菩萨焉。
开元中
京口韦铣沙门僧汪。
迎居鹤林寺每衲衣坐床上。
虽见贵显。
略不为动而瞻礼。
者充塞。
尝躬赴一屠家请。
众骇异。
曰佛性是同。
无生岂别。
苟可度者。
吾即度之天宝初
将应吴越命。
扬州沙门希玄夜半窃之。
以往江北。
涛波淼然。
月黑难济。
持舟待风。
俄有白光。
引棹登岸。
乃灭倾城迎谒。
津所车马繁拥。
不避涂潦。
捐金掷币。
施予山积。
素一不介意。
悉以为悲田之费。
李憕礼部尚书牧扬尤加礼。
敬。
已而京口移牒邀还二郡道俗纷诤莫决。
其德之感物类如此。
天宝十一载。
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趺坐而化。
寿八十五。
其月二十一日
奉全身塔于黄鹤山西
所居之地方伯邑宰
率哀悼。
执心丧之礼者。
袂相属嗣法弟子法鉴法钦别有传。
菩萨戒弟子。
吏部尚书潮广州都督梁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尚书崔令钦大和间
追谥大津禅师塔号大宝杭。
释玄素
字道清
俗姓马氏
润州延陵人也。
生有异度幼而深仁。
乳育安静髫龀希尚求归释门。
父母从之出依净域。
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
隶名于江宁长寿寺
进具已后戒光腾烛定水澄涟。
思入玄微行逾人表。
既解色空常慕宗匠。
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
因事威禅师
躬历弥载撞钟大鸣
威诲以胜法。
得其不刊之旨。
从是伏形苦节交养恬和。
败纳衬身寒暑不易。
贵贱怨亲曾无喜愠
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
道业既高人希瞻礼。
开元年中僧汪密请至京口
郡牧韦铣屈居鹤林。
四部归诚充塞寺宇。
纳衣空床未尝出户王侯稽首。
不为动摇。
顾世名利犹如幻焉。
忽于一日有屠者来礼谒。
自生感悟忏悔先罪。
求请明中应供。
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
士庶惊骇咸称异哉。
曰。
佛性是同无生岂别。
但可度者吾其度之。
何异之有。
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
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
窃而宵遁。
黑月难济。
江波淼然。
持舟拟风。
俄顷有白光一道。
引棹直渡通波获全。
人相庆佛日再耀。
倾州奔赴会于津所。
人物拒道间无立位。
解衣投施积若山丘。
略不干其怀抱。
令悉充悲田之费礼部尚书李憕杨州
斋心虔虔二时瞻近。
未几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
仍移牒渡江再请还郡。
二处纷诤莫决所从。
李时谓人曰。
本期奉道反成爱憎。
因任从所请却归南郡
其感物慕德罕有与伦。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无疾而化。
春秋八十有五。
哀感人伦恸彻城市。
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
方伯邑宰尽执丧师之礼。
率众申哀江湖震响。
往于寺内坐禅之所。
高松偃覆如盖。
及移他树还互如前。
又当舍寿之夕。
房前双桐无故自枯。
识者以为双林之变。
但真乘妙理绝相难思。
嘉瑞灵祥应感必有。
经云。
随缘赴感即其事也。
有门弟子法鉴及吴中法钦
此二大士重光道原佥具别传。
受菩萨戒弟子吏部侍郎齐浣广州都督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崔令钦 并道流人望咸款师资。
亦尝问道于径山
乐正子春于夫子。
洗心瞻仰天汉弥高。
水鉴明心悟深者众矣。
太和中
远慕遗风高其令德。
追谥大律禅师
太和大宝杭之塔。
后人多以俗氏召之曰马祖
或以姓名兼称曰马素是也。
系曰。
弥天以出家子咸姓释氏。
悬合后到阿含经。
可不务乎。
师以俗姓呼之
必有由矣。
噫繁盛法嗣犹不能遏此讹称。
则知师名翼一飞四海仰止。
故登俗域今警将来。
宜正名也。
字道清
姓马
润州延陵人
生有异度
求归释门。
父母从之。
出依净域。
以如意年中。
始奉制度。
𨽻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
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
因事威禅师
伏形苦节。
寒暑不易。
贵贱怨亲。
无喜愠
时目之为婴儿。
行菩萨道王侯稽首。
不为动摇。
顾世名利。
犹如幻焉。
忽一日。
有屠者来礼谒。
自生感悟。
忏悔先罪。
求请明中应供。
乃欣然受之。
降诣其舍。
士庶惊骇称异。
曰。
佛性是同。
无生岂别。
但可度者。
吾其度之。
何异之有。
天宝之初
瞻仰。
如想下生。
杨州僧希玄。
请至江北。
窃而宵遁。
黑月难济。
江波淼然。
持舟拟风。
俄顷有白光一道。
引棹直渡。
通波获全。
人相庆。
佛日再辉。
倾州奔赴。
会于津所。
人物拒道。
间无立位。
解衣投施。
积若山丘。
略不干其怀抱。
令悉充悲田之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